通威股份迎机构“分裂”
资料显示,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具有半导体性质,这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也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从光伏产业的角度来看,太阳电池的支出占到了总成本的50%以上,而目前市场主流的电池制作材料就是多晶硅,因此可以说多晶硅和整个光伏产业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
2004年,通威集团旗下握有饲料业务的通威股份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为回避集团与股份公司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刘汉元开始为通威寻觅新的发展领域,并最终下定决心进入光伏新能源领域。
虽然广发系基金还没有披露一季报,但在通威股份的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已经再也找不到广发系4只基金的身影了。
“通力合作,威力无穷”,1991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随后,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饲料迅速被四川省评定为“四川省饲料行业优秀产品”,通威饲料的市场占有量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通威产品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2017年,通威股份获得创新成果47项、专利授权44件,获得四川省201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通威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满产满销,积极保障供应。
随后的36年间,通威股份完成了A股上市,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以及多晶硅及电池片龙头企业。
2018年1月,中国光伏协会在年度总结报告中披露,行业太阳能电池加工成本在0.45元/W以上。另据通威股份透露,该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电的换效率、良品率、CTM值等质量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其太阳能电池单多晶非硅成本稳定在0.2元/W~0.3元/W的区间,成本仅为行业水平的50%~60%,并保持持续下降势头。
近两年里,通威股份通过全国饲料网点,将规模600亩以上、符合建设20MW以上光伏发电站的集中优质养殖水面纳入公司。在具备光伏发电条件的水面上建设“渔光一体”基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先把养殖户吸引进现代化水产养殖园区进行水产养殖储备。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加快推进水产品贸易与深加工业务,打通养殖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条。
200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引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热潮,由于光伏电池对于多晶硅的需求量猛增,引发其价格的一路飙升,进而吸引了巨额投资。以多晶硅为入口,2006年12月通威着手组建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股份),直接切入到光伏产业的核心上游业务。
例如,在记者获得的一份3月3日通威大跌的点评文件中,论者即列出了三个逻辑,分别是颗粒硅取代西门子法的担忧、对通威业绩的担忧和对薄片化减少硅料需求的担忧。
刘汉元指出,清洁能源发展过程当中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能源,但其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相对又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创造性的推出水下有效高密度、安全的水产养殖,同时水面又能充分把空间复合利用起来进行光伏发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述部分质疑均基于近期硅料持续涨价这一行业背景。对于硅料涨价的后续影响,目前已有多家机构作出解读。
在产业链终端,通威股份拥有发展分布式光伏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屋顶光伏,并创造性地与现代渔业相结合,打造“渔光一体”模式。即在鱼塘上架设光伏组件,发展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经济,并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价值。通威股份“渔光一体”产业链建立,将进一步拉动前端高纯晶硅和电池片生产、销售,为光伏产业链全面打通创造条件。
由此,通威股份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高度前瞻地实现了在整个光伏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在此严峻背景之下,刘汉元带领下的通威没有退缩,而是加大科研投入、深挖核心技术,努力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和提升环保水平。经过多年发展,通威股份在技术品质、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多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
近日另一份来自SOLARZOOM智库的报告也指出,基于各环节模拟毛利润测算,一季度以来通威的硅料利润是增加的,但电池片利润则大幅压缩。
瞄准光伏
相较于其他国际一线多晶硅厂商,如德国瓦克或江苏中能,通威多晶硅生产的成本优势依旧显著。据严虎透露,通威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多晶硅技术,每吨多晶硅综合能耗在原来基础上降幅达62%,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4万多元/吨。此外,永祥股份多晶硅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刘汉元感慨:“在当年,从短缺经济时期到专业的研究试验,到试验的推广和示范,到最后商业化的应用,如何把这些有机地连成一体,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截至2017年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81项,获得授权的有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通威股份具备独立自主的冷氢化处理技术,3年间投入5亿元以上研发经费,采用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转换为三氯氢硅,并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转化效率高达24%,而业内平均水平为19%。
1986年,“网箱养鱼”技术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四川省年度水产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被国家科委、农业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向全国推广,30万人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交流。
2015年以来,通威股份已先后收购永祥股份、合肥赛维太阳能(现合肥通威)、通威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并建立北京渔光一体等终端公司。
截至2017年底,通威股份已拥有7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其生产、销售网络已布局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在危机中存活
从通威股份公告的措辞看,公司在最近三日密集地接收到相关问题:“经公司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及投资者来电反映,近日,市场传闻颗粒硅技术较改良西门子法有优势,可能影响公司在高纯晶硅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电鳗快报》注意到,新进重仓股方面,社保四零一组合、社保一一零组合今年一季度同时新进通威股份,分别持股1776万股和1713万股,期末持股市值超过11亿元位居首位。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今年一季度股价一度从最高的55元上方跌至最低的30元下方。或许,社保基金已经较大程度地抄到了光伏龙头的阶段底部。
对此,通威股份回应称,公司对硅料生产的技术路线一直高度重视(包括颗粒硅技术),在投建产能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公司认为改良西门子法是已经经过长期运营,市场成熟和稳定的工艺路线,其具备产品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装置稳定性高、运行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兼顾产品品质和生产成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