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捐款20亿,这事在中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陈光标就是其中最高调的一位,他被称为中国首善,他有4000余本证书,30000余面锦旗,被他帮助过的特困户高达70余万人,然而后来他却突然消失了?那么如今的他去哪了?他又经历了怎样的传奇故事?今天传奇猩探就为您探秘中国首善陈光标的传奇人生。
陈光标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陈环境,一个叫陈环保。能给孩子起这么别致的名字说明陈光标确实不是一般人。然而他小时候确实是出身贫寒。他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生了五个孩子,在标哥四岁的时候,他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以为吃不饱饭而饿死。这对标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标哥立志要脱掉贫困的帽子。有一个关于标哥的传奇的故事是这样说的,说标哥上小学就有了创业致富的头脑,他用两只木桶从井里打水然后挑到镇上去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就能赚两三毛钱,开学究就把一块八的书本费交了,还做好事,把邻居家孩子的书本费交了,如此看来,标哥是从小学就学会了做慈善。
卖水
陈光标的慈善事业,在他创业之初便开始了。1996年,当时的陈光标,刚刚成立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就自费3万元救治了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安徽孩子,而在那一年,公司的全年收入也不到20万元。
陈光标再度引发关注,是2020年,面对肆虐的病毒,陈光标带着价值千万的物资,出现在媒体和大众的视线中,儿子陈环保坚持拿出全部零用钱来购买部分口罩。
陈光标接受了采访,坦言当年的文章,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巨大的压力,然而,他依然把慈善坚持了下来。
他解释道:桶里事先已经放了约一半50度左右的热水,只有在他坐进去以后往身上浇的冰块才是真的,桶里的温度经过冷热协调,大约在二十五六度左右,并不冰。而大家看到他的双腿变得通红,不是被冻的,其实是被烫的。
他怎么都没想明白,真金白银拿了20亿做慈善,怎么就成了假的?自此后,陈光标消失在大众面前6年。
外媒称,中国富豪陈光标11日在家乡捐赠了价值7000万美元的产权给当地政府,此举引发不少中国网友的热烈讨论。
嗅到商机的陈光标,找到专家,花钱对仪器进行了改进。
一下子从万元户跻身到了千万身价的企业家,并在1997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不断做起了慈善。不仅捐助白血病患者,还为家乡修建道路,并在2004年印尼发生海啸的时候,捐助了500万的惊人数目。
陈光标收麦子
每一次捐赠都会让媒体知晓,尤其喜欢把慈善金一捆一捆的架成“现金墙”,博眼球效果无出其右。
陈光标在纽约街头向流浪汉发放现金
2011年,世界无车日宣传,陈光标当众砸了自己的奔驰!
为了不被饿死,陈光标总是能够想出一些点子去赚钱。10岁的时候,陈光标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可陈光标偏偏“剑走偏锋”,做下了不一样的事情。而就在这样的时候,网上却突然爆出了这样的消息:陈光标是个“伪善人”。
谁知陈光标天生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偏偏要挑战一下传统观念。
截止到今年,陈光标已经累计捐款40亿元,为了不落人口实,他还坚持:捐款的地方不做生意,做生意的地方不捐款!
除了履历造假之外,更有人质疑陈光标名下企业存在财务造假。作为陈光标名下主要的投资平台,从2004年开始,陈光标在公开的采访中是这样说的:江苏黄埔的营业收入在2004年就能达到59亿元,到2006年更是有望超过90亿。有人去查询了2004年和2006年江苏省民营企业的排名,以2006年为例,当年江苏省内民营企业一百强的名单中,并没有江苏黄埔,而这个排名最后的一家企业,营业收入不过只有19亿元。
陈光标一生中做了这么多好事,光是武汉疫情期间就捐献了100万只口罩、300万台手提式消毒喷雾机、50吨消毒液等多种物资,还亲自赴武汉当志愿者。
不曾想,陈光标志不在此,骨子里的他依然喜欢经商,在亲朋好友的反对声中,他辞去人人羡慕的工作,决定下海经商。
上学后,陈光标接触到了知识,他也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所以他认真学习,从来不落下功课。除此之外,陈光标在上学过程中还不忘记如何赚钱。
有媒体报道,陈光标前后捐款数额累计达到20亿元,让人大为震撼,于是,陈光标的身上就多了一个“中国首善”的标签。
报道引述陈光标表示,他从2005年开始出资建设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光彩幼儿园,并一直承担水电费等各种运营杂费。但自11日开始,这些房产设施将全部移交,所有权归政府,由天岗湖乡政府联淮村委会接管。
来不及犹豫,陈光标立刻拿出口袋里的所有积蓄投在了这桩“大生意”上。
再加上他的价格比外来商贩要低廉很多,所以短短几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
陈光标不是完美无瑕的碧玉,他的高调和张扬招致很多人反感,但是,他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善事,帮助了很多人。
“桌子上有一粒米,他第一次都要你捡起来吃掉,第二次的时候,他招呼都不打,用筷子他有多大力度就用多大力气照脸上打下去,当时就两个印子在脸上。”
10岁时,陈光标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正在上小学3年级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这样下来,每天还能赚个两三毛钱。
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5、6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不仅如此,他还攒了几万元的创业资金。1989年,刚刚毕业的陈光标被分配在医院工作,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高科技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并发现了其中的暴利。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光标通过售卖经他改造后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果不其然,1997年,陈光标又通过开发“灵芝胶囊”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也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2003年“非典”期间,陈光标第一时间响应,给安徽省医疗机构捐赠了800台远红外温度检测仪和200万元现金,为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除了在国内做慈善,陈光标还将自己的慈善之手伸到了国外。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海啸,陈光标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向海啸灾区捐出了300万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一消息震惊全国,也让无数人陷入到了灾难之中。
远在江苏的陈光标听闻这个消息后,他连忙组织了一批救援队赶赴灾区现场,据了解,陈光标是第一批到达灾区的企业家,他带领一支由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星夜赶赴灾区。
第二天陈光标就带着妻子的嘱托来到了玉树,教育局领导陪同下刚走近教室,对方却拦住他说,您就不要进去了,里面危险。陈光标一看房间四个转角处全是裂缝,孩子们坐在土坯凳子上,写字看书就放在大腿上,他心里顿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了5.8级地震,第二天,陈光标就赶赴灾区,他以个人名义通过中国慈善总会向灾区两个寨子的民众发放每人200元救灾款,共捐献20万元人民币。
2014年,陈光标为了支持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他用16吨的百元人民币搭成了一座钱山,高调地出现在了网友的视线内,据说这16吨百元人民币用一辆东风大卡车运来后,20个人“搭建”了5个小时才完工。
陈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