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也是,现在老婆知道了吗?”
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同辉信息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将主要精力放在研发投入上,抓紧修炼内功,等待市场回暖。
在过去被疫情笼罩的3年里,电影行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电影院长期闭门歇业,摄制组被滞留隔离,从业人员士气一落千丈。进口片的引进也受疫情影响被挡在国门之外。银河证券指出,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中国电影行业有望持续回暖,电影产业上下游公司的业绩和估值有望逐步迎来双修复。
4月25日晚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下称“中国电影”)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29.2亿元,同比下降49.79%;归母净利润亏损2.1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190.92%;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84亿元,同比下降513.96%;基本每股收益-0.115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127元。公司2022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2022年,中国电影仅第一季度实现盈利,第四季度亏损幅度最大。第四季度营收6.88亿元,同比下降65.4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16亿元,同比下降754.4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3.1亿元,同比下降235.15%。
同日,中国电影披露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52.71%;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56.89%;基本每股收益0.097元,同比增长56.45%。对于本期业绩增长,中国电影表示,主要系本期电影市场整体逐步复苏向好,本期票房及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导致经营利润增加所致。
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158.58亿元,同比增长13.45%,观影人群总人次3.37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139.32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87.85%。与2022年相比,电影市场明显复苏、充分回暖。
从主营业务来看,中国电影创作板块的营收降幅最大,放映板块的毛利率为负。2022年,公司创作板块营收同比下降64.75%至4.08亿元,毛利率为23.03%;发行板块营收同比下降47.51%至9.7亿元,毛利率为28.33%;放映板块营收同比下降43.11%至6.53亿元,毛利率为-22.33%;科技板块营收同比下降49.71%至7.06亿元,毛利率为33.59%;服务板块营收同比下降32.75%至1.48亿元,毛利率为26.59%。
创作版块上,中国电影2022年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14部,累计实现票房145.1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56.88%。年度观众满意度调查高分榜的18部影片中,9部为公司出品。
发行板块上,中国电影共发行影片448部,实现票房212.66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的77.94%,市场份额较为稳固。其中,发行国产影片387部,累计票房189.54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81.56%;发行进口影片61部,累计票房23.1亿元,占全国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7.13%。在全年重要档期中,公司发行影片票房均排名前三,年度票房前十影片中9部为公司发行。
放映板块上,截至2022年底,中国电影共有营业控股影院136家,银幕1036块。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1577块银幕和270.91万席座位,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7.91%。随着2023年电影市场复苏,影院经营扭亏为盈。服务板块上,中影基地2022年共计为近500部影视作品提供了制作服务。中影云平台全年销售影票超过1600万张。中影融资向131余家影投、影院提供融资约3亿元。
截至4月25日收盘,中国电影股价报15.64元/股,跌1.45%,总市值292亿元。
其中,中国电影主导出品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2》上映首日即打破32项纪录,成为国内评分最高的科幻电影,在海内外掀起观影热潮,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十。
数字展馆方面,同辉信息利用新技术让公司“EDSIP 帷幄 IoT 智能控制平台”更易用更智能,同时拓展该平台在证券投教基地项目的业务应用创新,并促成项目落地。VR教育方面,同辉信息CloudXR 技术云平台完成开发,项目以 VR 教育为基础,打通 VR 产业上下游掣肘,消除了硬件、系统、内容资源层面互通性的壁垒,解决了用户基础建设投入大,投入建设顾虑多的现实问题。
定档影片超百部,冷门档期呈现回暖趋势
据年报披露,2023年,中国电影已上映电影作品16部,包括春节档票房排名前四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无名》等;拟上映电影作品15部,包括《长空之王》《人生路不熟》《巨齿鲨2》等高热度影片;尚未确定档期、目前已进入拍摄或制作阶段的电影作品18部以及正在开发中的电影作品25部。中国电影称,今年力争主控发行12部影片。
傅若清指出,对于包括中影在内的根植于国内的制作发行公司来说,现在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海外发行的路径、方法和实践都不够。
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月K线图
日前,同辉信息披露了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2.04万元,均较上年有所下滑。不过收入的下滑并没有影响到同辉信息的研发投入,该费用不降反增,从2021年的1948.67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225.45万元,使得公司基础性技术平台不断得到完善,公司服务能力日渐增强。
进入到2023年,同辉信息的下游行业持续改善,以电影市场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158.58亿元,同比增长13.45%。这种情况下,同辉信息有望获得经济复苏红利,业绩改善可期。
受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影院、展馆、教育市场并不乐观。比如,2022年我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为300.67亿元,相比2021年的470.36亿下降了36.4%。全国 41.5%的影院暂停营业时间长达 3 个月以上,全国观影人次下降了 4.55 亿。中国电影市场年度上映影片数量也由 2021 年上映的547 部,减少至2022年的325 部。
数据显示,去年同辉信息研发投入为2225.45万元,较2021年的1948.67万元增长14.20%,占营收的比例也从3.44%增长至6.65%。研发投入使得公司在去年新增知识产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2项,软件著作权9项。
在公司的不断努力之下,2022年同辉信息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卓信大数据计划”第七批成员单位;入选 BFA 亚洲国际品牌研究院元宇宙品牌研究中心调研并制作发布的2022 年度全球元宇宙产业品牌百强榜单……标志着公司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获得行业及市场的认可。
电影市场方面,根据中国电影(600977)公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158.58亿元,同比增长13.45%,观影人群总人次3.37亿。与2022年相比,电影市场明显复苏、充分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