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不少县域经济已经发展相当好的县市了,它们的工业和经济体量已经很强。但在资本市场它们是并不占优势的,中心城市或城市中心区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和交通便利度,能虹吸不少县市的优质企业将总部搬迁于中心区。当然还是不乏上市公司数量仍保留较多的县市,成为其中佼佼者。
下面就盘点一下截止2022年8月末,在国内A股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能高居前20的县市,来看看都是来自哪些地区,有着什么样的突出表现。
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品牌化,当时江阴每年都有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品牌建设、专利申请和注册商标,从市到镇都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帮助企业做品牌建设工作。江阴提出,对于存量的传统产业要改变单纯加工业的定位,要成为工业设计者、专利拥有者、标准制定者,且并不仅仅满足于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更要有志成为行业的国际标准者。经过这一轮的发展,江阴的不少企业从规模上来讲都成了细分行业的龙头。
宏盛股份是换热器设备国内的龙头企业。东兴证券认为,热换器设备应用前景广阔,公司营业收入稳中有升,预计公司2016-20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0.52元和0.61元,目标价格17元左右。
另一方面,把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作为稳健发展的基石,把严守风险底线作为永恒的主题。五年来,江阴银行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加强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不断规范股东行为,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同时,推进合规银行建设,深入开展乱象整治行动,推行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清单式管理,今年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双降”,达到上市以来新低。
今年3月1日,江阴银行曾发布公告称,上述案件与其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恒丰嘉兴分行诉宣汉诚民村镇银行案系同一性质案件,而嘉兴案所涉票据代理回购业务,系恒丰银行与票据中介涉嫌采取伪造、私刻公章等手段,冒用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名义从事的票据买卖。
短短几年间,江阴的上市公司就增加到了16家。到2016年,江阴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50家。2017年,江阴上市公司更是以平均一个月上市一家的速度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探索和转型之下,不少县域经济结出了硕果,朴实的土地上开始成长出一家家IPO企业。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统计,目前内地资本市场县域上市公司数量接近900家,约占总数的1/6。乘着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东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一个个县城正强势崛起,成功打通了我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神经末梢”。
江阴也出台一些政策来帮助企业,比如3亿元的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补偿池,还有通过一些江阴镇级的转贷平台来帮助企业到银行去转贷,因为有政府出面办,且双方都签了协议,这使得转贷的成功率基本上达到了100%,至少也是98%以上。
农商银行 IPO进程加快
今年前两个月,江苏新增上市公司同比去年增长18%,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除了在经济总量上表现亮眼外,昆山在资本市场上也表现突出。
除了浏阳市外,近年来长沙县经济发展迅速,在上市公司增量上也获得明显增长。国科微、铁建重工、五新隧装、丽臣实业均为该县近十年新上市企业。此外,江西省南昌县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发展势头也较猛,该县的小蓝经开区近年诞生了多家上市公司;合肥市下辖的庐江县近年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也较多。
3月7日,江阴银行(002807,SZ)的上涨又一次成为焦点。在多次触及涨停后,这只银行次新股的股价报收于20.78元,上涨9.95%。江阴银行上个月就走出了令市场讶异的翻倍行情,在最后三个交易日——2月24日、27日、28日,其累计涨幅更是高达29.57%。
这家地处江苏的农商行贷款规模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同时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截至2015年5月30日,房地产贷款余额4.88亿元,占贷款总额1%。钢铁行业公司贷款余额24.1亿元,占贷款总额4.96%。
江阴银行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9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净利润7.78亿元,同比下降4.42%。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2.41%,较报告期初上升0.24个百分点。在目前公布业绩快报的商业银行中,江阴银行是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的银行。而从2013年到2015年,江阴银行的净利润也一直下滑。从2013年的10.27亿元,到2014年的8.51亿元,2015年继续下滑至8.15亿元。
从净利润增长来看,江阴银行远不如江苏省其他几家地区农商行,包括无锡银行,吴江银行和常熟银行,他们在2016年的净利润同比增加5.97%,7.95%和6.63%。
与其经营业绩形成鲜明反差,江阴银行自2016年9月2日上市以来,股价表现却一直不俗。江阴银行发行价为每股4.64元,当天开盘即封死涨停,报收6.68元,涨幅43.97%。以3月7日收盘价来看,股价累计涨幅近350%。
“现金为王”应对金融危机
创新驱动 行稳致远
江阴民营经济发达,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和“中国资本第一县”。
1997年江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登陆深交所,9月7日,电工合金(300697.SZ)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江阴板块”扩容至45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30家,境外上市15家。截至2016年,江阴上市(挂牌)企业累计直接融资702.8亿元,市值超过3000亿。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中国500强企业”、12家是“中国500强民营企业”、16家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江阴是怎么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迎头而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江阴如何未雨绸缪?“江阴的企业总是能坚守主业,虽然善于资本运作,但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实业。”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江阴,从江阴相关部门和企业家的口中得到了江阴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历经时代的风雨之后仍能长久不衰的秘笈。
“也许上述原因都是表象,苏南模式下政府以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方式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可能更接近原因背后的本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剖析“江阴现象”的内在机理。
“江阴经济能长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江阴抓住了几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江阴市委党校高级讲师秦泗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目前,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是全国前三强、世界前十强造船集团,去年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占全国船舶企业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经济效益连续6年位居全国造船企业首位。
江阴市经信委经济运行科副科长庞远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大的市场在萎缩,但对江阴很多企业来说,细分市场领域的需求反而在扩张。“因为本来大家用的都是大路货,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这些客户为了提高竞争力宁可用好的材料,于是江阴注重创新研发的企业就有了一个上升机遇。”
双良集团总裁办副主任周冬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之前双良招牌产品“溴冷机”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而金融危机来临时房地产不景气对双良的影响很大。2009年,双良进军工业节能领域,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真空换热应用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上,成功延伸了产品在余热利用市场的应用,从而在金融危机之下开拓了一片新“蓝海”。
同时,江阴还主动降低传统产业比重,宁肯牺牲一点短期的GDP,腾出资源去发展新兴产业。正是得益于较早的转型思路,江阴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年发展迅速,2016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4.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而2008年这一比例是28%。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4.5:44.0。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和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的情况下,2016年江阴经济总量继续攀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江阴GDP达3083.3亿元,首次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6600亿元,达6603.7亿元。
“像我们华西2008年金融危机来之前4月份的时候就要求企业‘现金为王’,把产品尽量卖出去,减少库存,这样才能真正地降低风险,我们2007年就在做准备了。我们一直在关注和跟踪国际市场,我们每个月的经济分析会都在分析这个次贷危机会影响中国到什么程度。”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年8月下旬金融危机开始爆发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到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大量进货和大量投入,因为那个时候材料价格最便宜,这样他们的成本就低了。
江阴的民营企业在获得信贷资金方面更多地是依靠企业之间担保互保的形式来获取。“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我们金融办协调银行与企业,要求企业有市场主体责任,要敢于担当,在逆境中始终站稳脚跟,同时协调各家银行在困难的情况下首先要稳固存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只要缓过劲来,有些企业就能挺过去了。”江阴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黄建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多举措并施的前提下,当时江阴的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健康。2008年前10个月,江阴完成进出口118.6亿美元,同比增31.6%,其中出口增速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在江阴19家出口超亿美元企业中,三房巷集团、兴澄特钢、扬子江船厂等出口均超4亿美元。
黄建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优势所在,江阴最早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头,它助推了经济的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在江阴的企业家中形成了一种上市的风气和氛围;另一方面得益于江阴市政府为江阴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出台了包括协调、支持、服务、奖励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力推资本市场的发展。
比如,江苏阳光(600220.SH)从股市募集8.3亿元巨资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号称“八国联军”的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毛纺设备,使95%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纺面料生产规模和产品品质跃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200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国际秘书处落户江苏阳光,而此前,这块牌子落户于英国。
“温州模式下企业规模总体上不是很大,小企业居多,苏南模式则培育了一批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在企业市场培育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在这方面,苏南模式要比温州模式做得多一些。”冯立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温州模式总体上是无为而治,这在企业产业发展初期是必要的,政府要少管制、多包容、多宽容,但在企业后期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需要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厘清政商关系、提高质量标准以及帮助企业融资、上市等方面做很多工作,这是市场竞争中政府本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完全凭靠私人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和个人力量,本来并不是完整的市场精神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