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新修改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显示,“乘用车应配备符合 GB 39732 规定的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若配备了符合 GB/T 38892 规定的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应视为满足要求”,自2022 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车辆实施。
这也意味着,从2022年1月起新生产的乘用车必须配备EDR系统,也称汽车“黑匣子”,记录事故前后的车辆运行数据,减少未来智能驾驶的“罗生门”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EDR数据证实了这件事情是由车主踩错加速踏板所导致的,数据没有公开,我们也不好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EDR的存在对上述事故的责任判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比于飞机,汽车出现事故的几率要高很多,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场景之下,车辆对驾驶员的依赖程度降低,对自动化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黑匣子”也成为智能汽车上必备品。
图源:汽车测试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该项标准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的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在修订过程中就已提出对车辆配备EDR的基本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启动专项的EDR标准的前期研究和立项工作。
2022年1月1日起,《公告》内全部适用车型均应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或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同时符合标准要求的适用车型,应在《公告》参数“其他”栏中注明:“该车配备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或“该车配备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DVR)”。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从上述车型来看,既有比亚迪汉EV、蔚来等售价30万元至50万元的中高端车型,也有五菱宏光 MIN EV等售价3万元左右的低端车型。
“EDR上车后对低端车型会有较大影响,即便未来普及后价格会有下降,对于已加装EDR的低端车型,以及后期要加装EDR的低端车型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成本。”步日欣判断,不管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不会忽视这个新增成本。利润空间越低,对整车成本的影响就越明显。
但是如果飞机坠入陆地,该功能不会触发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大多只能依靠目视方式寻找。
既然“黑匣子”的搜寻费时费力,为什么“黑匣子”里的数据不能云同步呢?
虽然之前很多汽车上已经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之类的设备,但EDR才是汽车行业中最正宗的“黑匣子”。
近年来,频繁出现车辆辅助驾驶、自燃等事故,对采集车辆数据的需求日益迫切,使得EDR加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图源:特斯拉官网
近日,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 2 号修改单规定,“乘用车应配备符合 GB 39732 规定的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若配备了符合 GB/T 38892 规定的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应视为满足要求”,自2022 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车辆实施。
去年,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发布,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乘用车需配备汽车“黑匣子”EDR系统。
其实EDR已经在很多国家普及多年,例如韩国早在2015年12月开始就强制要求新车安装EDR,美国2019年新车EDR的普及率已经超过99%,欧盟也将在2022年3月起强制要求新车安装EDR。
GB 39732-2020进一步对EDR标准及车企安装设备的具体落实时间进行了规定——2022年1月1日起,新申请的新车需满足部分功能要求;2024年1月1日起,新申请的新车需满足所有表准之要求(其中,更为细化的方向盘转向角、气囊状态、制动/油门状态等数据也作出了进一步规定)。
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最近一直关注EDR市场的动态,在他看来,汽车上游零部件的成本上升,最终会转嫁到下游消费者身上,在整车价格上有所体现。但不同的车企和车型体现程度会有所不同,需要看EDR设备占整车的成本比重。中低端车受影响会更明显。
国内在2021年也发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要求自2022年1月起新生产的乘用车必须配备EDR,这意味着从2022年1月1日起,EDR将成为新车标配!
其中,配备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的车型产品,根据新申请型式批准的时间,分为2022年1月1日前、2022年1月1日起和2024年1月1日起三个不同阶段,应分别符合GB 39732-2020对于不同准入时间的技术要求,配备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DVR)的车型产品,应符合GB/T 38892-2020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而在新能源汽车驾驶中,电控系统越来越多,如果汽车电控系统出现问题,也有可能会引发驾车安全事故,比如我们常见的“刹车系统”失灵问题。此时,EDR这种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的系统,就能够准确还原事故真相了。
EDR即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vent Data Recorder),在车上可起到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类似的作用——可记录车辆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三个阶段中汽车的关键运行数据(例如历史速度、ABS状态及安全带状态等)。
事实是,“黑匣子”是否应该将实时数据传输回地面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如果都传到云端,数据量会很大,需要建立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以便跟踪所有的商业飞行活动,尤其是卫星和数据存储的使用。另外,也会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因此,目前该功能并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