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金句”在人民群众中极具辨识度和传播力,光明网《学习时刻》栏目将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撷取金句,约请权威理论专家深入挖掘和阐释“金句”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对于以中国来说,二战后中国还处于农业社会,人均经济实力远不如日本和苏联。只是中国人性格比较倔强,还是依靠小米加步枪实现了政治独立——既不依附于苏联,也不依附于美国。或者说,始终游离在这两个最大的政治经济体之间。如果说,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那这个阶段,东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基本是沉默的。
回应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
主持人:在我国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中,既有GDP破千亿的经济强县,也有主要依赖于财政转移的经济弱县,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同县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是否具有同等的机会和发展路径?
在资本主义新教伦理下,经济利益是通往天堂的入场券。过去,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类似耐克阿迪和申洲国际。如果有一天,申洲国际要出自己的服装鞋履品牌,这家公司的客户(优衣库、耐克等)大概率会和申洲分道扬镳(事实也是如此)。而申洲也会有自己的难处,因为它知道,如果不进取,自己可能有一天也会被越南的代工厂所取代。
主持人:《意见》专门提出“人口流失县城”问题,此类县城怎样才能实现转型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坚持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高,不断改善和提高全体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均等优质的公共服务。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些重要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特别是新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舒适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总结城市治理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化网络化形势下城镇治理举措,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特别要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重点民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专家点评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当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存在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也就是说,还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虽然长期在城市工作居住,但还未能全面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夹生”,质量有待提高。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权益,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既“安身”更“安心”。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相应部署,比如,“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等。
这个过程的国际秩序也是简单的,世界只有美国一极。对于美国自己而言,那三十年的政治经济是由东西海岸主导的。西海岸主导科技,东海岸主导军事和金融。
探索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效能,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一是建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管控,建立完善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土地征用及流转制度,提升城市国土规划水平,明确土地确权;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及其风险防控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二是建立以人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制定以人为核心的科学规划制度体系,构建特色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人文特色产业结构体系;关注国际贸易环境,提高对外合作水平,制定完善的经济出口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高标准推动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居民生活状况和自然环境,加强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开发,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加快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
闫强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