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002040)发布公告称,公司此前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审核公司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 激励对象名单的议案》等相关议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公司对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的姓名及职务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公示。
具体名单如下所示: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8月26日盘中消息,9点30分南 京 港(002040)封涨停板。目前价格8.69,上涨10.0%。其所属行业航运港口目前上涨。该股为自贸区,港口,江苏自贸区概念热股。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348.5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779.8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568.69万元。
同时,经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目前均不存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收购、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资产注入、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通力合作,威力无穷”,1991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随后,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饲料迅速被四川省评定为“四川省饲料行业优秀产品”,通威饲料的市场占有量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通威产品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2017年,通威股份获得创新成果47项、专利授权44件,获得四川省201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此外,通威股份还在公告中提及了产能规划和业务合作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述部分质疑均基于近期硅料持续涨价这一行业背景。对于硅料涨价的后续影响,目前已有多家机构作出解读。
南 京 港(002040)主营业务:提供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及普通货物的装卸、仓储服务;在港区内从事集装箱的堆存、门到门运输、相关配件销售集装箱的拆装、拼箱、修理、清洗;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及信息咨询服务;为船舶提供码头、在港区内提供物流服务。公司董事长为赵建华。公司总经理为邓基柱。
刘汉元感慨:“在当年,从短缺经济时期到专业的研究试验,到试验的推广和示范,到最后商业化的应用,如何把这些有机地连成一体,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由此,通威股份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高度前瞻地实现了在整个光伏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汉元在眉山永光水电站的尾水河渠里,创新尝试进行渠道网箱式流水养鱼。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610-611码头改建导致生产资源减少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蓄动能”,统筹做好生产经营、安全环保、项目推进等各项工作,持续建设智慧平安生态幸福港。
通威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满产满销,积极保障供应。
近日另一份来自SOLARZOOM智库的报告也指出,基于各环节模拟毛利润测算,一季度以来通威的硅料利润是增加的,但电池片利润则大幅压缩。
《电鳗快报》注意到,新进重仓股方面,社保四零一组合、社保一一零组合今年一季度同时新进通威股份,分别持股1776万股和1713万股,期末持股市值超过11亿元位居首位。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今年一季度股价一度从最高的55元上方跌至最低的30元下方。或许,社保基金已经较大程度地抄到了光伏龙头的阶段底部。
南京港公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下降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9.93万元,同比下降5.38%;基本每股收益0.0711元。
截至2023年4月28日收盘,南 京 港(002040)报收于7.14元,上涨2.15%,换手率1.06%,成交量5.12万手,成交额3639.02万元。4月28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81.83万元,占总成交额2.25%,游资资金净流出14.19万元,占总成交额0.39%,散户资金净流入96.02万元,占总成交额2.64%。
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南京港(002040)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2.5星,综合指标2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截至2017年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81项,获得授权的有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通威股份具备独立自主的冷氢化处理技术,3年间投入5亿元以上研发经费,采用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转换为三氯氢硅,并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转化效率高达24%,而业内平均水平为19%。
目前,通威股份已成为国内唯一已构建了“多晶硅-电池片-光伏电站”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布局的企业,形成了“光伏+饲料”双业务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根据公告,研发费用的变动主要因为控股子公司龙集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使得薪酬总额增加。
目前,全国有4500万亩精养水面和8000万亩非精养水面,若能将精养水面全部做成“渔光一体”光伏发电站,可以建成一个与全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相当的清洁发电系统。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作为同时涉足农业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真正实现农业和光伏高效协同发展,最终成为全球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供应商。
对此,通威股份回应称,公司对硅料生产的技术路线一直高度重视(包括颗粒硅技术),在投建产能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公司认为改良西门子法是已经经过长期运营,市场成熟和稳定的工艺路线,其具备产品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装置稳定性高、运行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兼顾产品品质和生产成本的保障。
在危机中存活
智通财经APP讯,南京港(002040.SZ)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89亿元,同比减少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89.93万元,同比减少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84万元,同比减少5.86%。基本每股收益为0.0711元。
瞄准光伏
目前,通威旗下的绿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已经在成都取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2017年销量增幅超过了60%,未来将在多地复制成功模式。同时,西南地区最具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水产品交易中心“通威三联交易中心”建成,日交易量近100万斤,其在水产品交易环节做出的创新探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将所学专业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成为昔日水电局技术员刘汉元重要的思考方向。通威的成长,便源自于通威股份(600438,股吧)董事长刘汉元在中国大西南乡村中,一条小河沟里的流水网箱养鱼试验起步。
回忆起当初的创新,刘汉元不禁流露出喜悦:“1984年“网箱养鱼”第一年收获时,就打破了四川历史上水产鱼养殖的最高单产记录;1985年,刘汉元又进一步进行中试,再一次刷新前次纪录,更提高产量1倍多。”
如今36年过去,通威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我国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2017全年经营情况来看,通威股份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72亿元,同比增长8.45%;毛利率14.67%,同比增长2.85%。
在食品及加工板块,通威股份始终围绕“品质为先、安全为本、基地建设、有效经营”的经营思想,2017年食品及加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19.25%。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通威股份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环保标准,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升级转变,打造领先的全程可追溯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
2011年下半年,多晶硅行业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当时在A板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等3家宣告停产。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80%的企业已经关闭生产线,超日太阳、无锡尚德等行业龙头相继破产。
2017年,通威股份硅体金属杂质、电阻、少子寿命等质量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多晶硅还原效率提升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完成了“生产系统填平补齐节能升级技改项目”。目前,永祥股份多晶硅产能提升至2万吨/年,平均综合电耗降至62KWh/kg以下。去年下半年,在用于生产多晶硅的原料硅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通威股份全年平均生产成本降至5.88万元/吨。
经此一役,通威股份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专业化电池片企业,其下属合肥通威已形成合肥及成都两个基地共5.4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Infolink 2017年对全球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统计,合肥通威2017年电池产能、产量均排名第一。
2017年,通威股份旗下成都太阳能基地,在行业内率先投产工业4.0智能车间,目前已经稳定量产,后续将会把此模式复制至现有及新增产能上。通过信息化及高自动化设备的优化、集成,将逐步代替传统人工生产,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品质稳定性、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