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价值观导向(触达值提现媒体价值)

2023-07-19 04:54:17
股票学习网 > 怎么卖股票 > 媒体价值观导向(触达值提现媒体价值)

当今媒体导向的文化制约因素剖析

徐 锐

上游:签署中长期协议铁路局续签意愿高。公司实际控制人具较强资金实力,与各铁路局签署中长期协议(3 年及以上)并支付预付款。自行安装建设数字媒体资源,媒体资源协议续约率高,建立较高的竞争壁垒。

「全链路」客户经营:价值-业务如何联动

智能发布方面,是研发“主流媒体算法”提升引导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用户兴趣相结合,把正能量的主流价值加入算法公式,让智能推荐、主流价值判断、热点聚合与用户画像进行匹配。

高铁户外广告的3大核心理由

图文、视频和直播等传播模式,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效率是极高的,这也就使得“网红”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无换刊费用,周周固定刊播,让客户清楚自己的费用怎么花,花在哪里,做到物有所值,清楚消费,物联网+大数据,窄告+即见。花钱看的见!

社会学习论指出,观察在个人的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示范效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信息功能引起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稳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资源来应对高强度的工作,使其在压力下很难养成良好的心态,甚至会失去原有的心理资源,在短视频使用时处在不利地位被动接收信息,容易对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产生虚幻的不当认知。

1.1 原生优势叠加数字技术赋能,户外广告空间发展可期

据群邑测算,2021年全球广告市场增幅为 24.3%,预计2022年将同增 8.4%,预测数据相比 2021年底时下调 1.3pct,主要是受上半年中国疫情反复,动态清零政策影响。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我国广告市场规模达 9,814 亿元,同比增长 6.89%,约占全球广告市场规模的 20%,预计低速稳健增长至2024年的 1.17 万亿。刊例费方面,2019、2020 年受疫情冲击,整体需求下跌,2021年开始恢复正增速,较上年同比增长 11.2%。

根据群邑,2021-2027 年全球复合增速最高仍为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紧随其后,两者 CAGR 分别为 7.57%和 4.75%,广告大盘为 5.65%。电视、音频、纸媒增速掉队。

2019 年,户外媒体是我国广告主预算分配的第二大重要渠道。2021 年,我国户外广告收入规模达 711.5 亿元,占广告市场的 7%左右,同比增长 13.93%,6 年 CAGR 达 17.08%。

交通出行是户外广告主要场景之一,市占率仅次于楼宇电梯场景。2021 年交通出行户外广告收入规模为 265.1 亿元,占户外广告市场的 37.26%,2015-2021 年 CAGR 为 10.91%。 预计到 2024 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规模为 820 亿元。2021-2024 年 CAGR 为 4.85%。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预计 2024 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为 11,715 亿元,保守估计户外广告市场维持 7%的占比,预计到 2024 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规模为 820 亿元。

1.2 高铁覆盖人群规模大,画像清晰,行程卡摘星带来新一轮利好

铁路建设保持正增长,高铁占比大幅提升。自 2008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由 7.97 万公里稳步提升至 2021 年的 15.07 万公里,其中高铁占比由 0.84%提升至 26.54%,运营里程由 700 公里提升至 4 万公里,2008-2021 年 CAGR 达 36.94%。

近年来,铁路投产建设体量呈现出波动状态。今年新线 4,208 公里,其中高铁线路占比 52%,为 2,168 公里,同比下降 14%。2021 年我国共有 4,153 组标准动车组、3.32 万辆动车,同比增长 8.49%。

铁路覆盖人群规模遥遥领先。2021 年,我国旅客运输量为 83.03 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达 26.12 亿人次,占比达 31.46%,领先于水运及民航 1.63/4.41 亿人次的规模及 1.97/5.31%的占比。我国高铁通达 93%的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

高铁乘客以商旅、旅游需求为主,媒体传播价值较高。高铁凭借其准时、便捷、舒适的特点对部分大巴、火车、飞机等出行方式需求进行了有效替代,现已成为 800 公里内的主流选择。《高铁媒体价值研究报告》显示,选择高铁出行的人群中 74.3%为商务出行,15.3%为 旅游出行,这部分旅客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潜在消费能力较强,适合投放快消、餐饮住宿、酒水饮料等全域产品广告。

铁路媒体传播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和验证。根据《中国消费与传媒市场趋势》,2018 年铁路媒体和高铁媒体刊例花费增幅分别为 32.7%和 36.4%,《2022 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显示,19%的广告主将加大对高铁类媒体的投放,相较于 2021 年上升 5 pct。

1.3 覆盖广度和数量远超同业,上下游资源高粘性带来稳固竞争格局

囊括京沪和京港等 “八纵八横”高铁主动脉,覆盖长三角等多个经济发达区域。覆盖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超过 70%的地级以上城市的广告播出网络。已签约铁路客运站 556 个,其中开通运营铁路客运站 461 个,90%以上(431 个)为高铁站(含动车),运营 5,409 块数字媒体屏幕。

公司 2021 年营收为 6.19 亿元,同比增长 27%;2018-2021 年 CAGR 为 18%。公司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2.41 亿元, 同比增长 16%;2018-2021 年 CAGR 为 15%。2Q22 公司营收 0.96 亿,同比下降 19.46%,主要受国民经济恢复势头放缓,广告主信心受挫的影响。

22 年上半年整体营收达 2.64 亿元,同增 8.34%。1H22 归母净利润为 0.67 亿,同比下滑 18.83%,主要系公司对高铁资源的持续投入和布局裸眼 3D 大屏带来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的增加。

2008年中国首条高铁通车,截至2019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从672公里增至3.5万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22.9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 64%。

媒体资源使用费的上涨可有效传导至销售端。自建数字媒体设备,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97%省级行政区、年触达客流量超10亿人次的高铁数字媒体网络。2018-2020年刷屏机和视频机刊例价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2.91%和35.39%,均高于媒体资源使用费年复合增速25.13%。

1H22 毛利率为 48.1%,公司继续加大高铁站点媒体资源的 投入,新签站点增加致营业成本增加(+26% yoy)。1H22 销售费用率上升带动总费用率上升。1H22 广告宣传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销售费用为 2,411 万元,同比增长 150.29%。管理费用同增 10.6%至 838.8 万元,主要系公司职工薪酬支出。财务费用方面,由于报告期内上市,利息收入增加,大幅下探。

1H2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1.24 亿元。2021 年公司账龄 1 年内的应收账款占比为 96%。随着公司议价能力逐渐增强,不断加强回款管理,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例呈下降趋势。严格的账期管理带来公司稳健经营性现金流。

3 裸眼 3D 大屏户外广告运营成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3.1 “百城千屏”政策引导裸眼 3D 大屏成为市场主流 LED 屏

3.2 优质供应商和政府合作基础助推 15 块裸眼 3D 项目落地

公司计划在省会及以上城市以自建和代理等方式取得 15 块裸眼 3D 屏幕,投资总额 4.2 亿元。通过加强重点城市的媒体布局进一步巩固区域资源优势,满足客户在重点城市的广告投放需求。

预计接下来每年营收增量为 2.35 亿元,每年净利润增量约为 7,500 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 3 年。每年分别投资 0.69 亿/1.76 亿/1.75 亿元。

兆讯传媒先后在广州和太原的核心商圈购买了裸眼 3D 大屏。在广州壬丰大厦的大屏原归属公司为广州远络传媒,改造后屏幕规格为 1403.9 m2。2022 年 6 月 13 日亮相。公司在太原亲贤街运营的裸眼 3D 大屏 554.8 m2,高清转角。

按照市场刊例价和折扣来测算,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屏均营收为 5,460 万元。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屏均营收为 1,456 万元。公司计划在一线城市布局 5-6 块裸眼 3D 大屏,则预计 15 块大屏平均营收为 2,791 万元。 每块屏幕点位租金为 1,100 万元。服务配件及设备购置按照 8 年期折旧,则毛利率为 59%。

兆讯传媒是我国铁路数字媒体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高铁数字媒体的开发、运营和广告发布。目前与我国 18 家中的 17 家铁路局集团签署了媒体资源使用协议,运营 556 个铁路客运站、5,409 块数字屏幕,遍布全国 97%省级行政区,年覆盖超 10 亿中国主流商旅人群。

4.1 定位高铁数字媒体赛道,先声夺人

2008 年 8 月,国内首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通车,随后武广(2009 年)、京沪(2011 年)、哈大高铁(2012 年)陆续投入运营,我国高速铁路网开始形成。期间正式进入高铁传媒领域,逐步将覆盖站点由普通站点优化至高铁站点,媒体点位数突破 8,000 台。同时打造高铁媒体场景营销概念,首创行业情景营销模式,建立覆盖全国的立体化营销网络。

2017年,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四纵四横”铁路网提前建设完成,高铁营业里程由 2008年的 672 公里增加 36.2 倍至 2.5 万公里,客运量增加至 17.1 亿人次。与时俱进,理念及设备加速迭代升级。

2018年兆讯正式并入上市公司联美控股,2020 年开始推进平台和媒体的全方位升级,提出进入“媒体数字 2.0 时代”,延续场景内媒体最优布局构建,直击目标消费者,丰富媒介场景趣味性,推动线上线下融媒共通。

兆讯传媒原为联美控股旗下子公司,于 2022 年 3 月分拆登陆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截至 2022 年 4 月,联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 74.25%,并通过全资子公司沈阳华新联美持股 0.75%,为控股股东。“联美系”五位实控人系亲属关系,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4.2 数字媒体资源开发与广告发布全流程业务运营

刷屏媒体触达频率最高,电视单次时长最长。刷屏媒体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 4.9,电视和 LED 分别为 3.6 和 3.3 次,而平均单次收看时长方面,电视形式则以 22.8 秒领先于刷屏和 LED 媒体的 18.6 和 17.6 秒。

5 盈利预测与估值:高铁广告媒体第一股

数码刷屏机:1H21 公司平均每个高铁站和普通站分别有 10.45 和 7.06 个数码刷屏机。

2021 年公司运营高铁站和普通站分别为 396 和 36 个,据此推算截至 2021 年公司共运营约 4,392 块数码刷屏机。

预计 2022-2024 年数码刷屏机数量分别为 5,070/5,489/5,746 块。计算得出 2021 年数码刷屏机单均营收为 11.19 万元,2018-21 年 CAGR 为 15%,据此预测 2022-24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16.03%/14.03%/10.03%。计算得到数码刷屏机单均收入分别为 12.99/14.81/16.29 万元,加总得数码刷屏机收入分别为 6.58/8.13/9.36 亿元。

裸眼 3D 大屏:预计2022-2024年平均每年新增 5 块裸眼 3D 大屏。2022-2024年分别带来营收 0.62/3.06/5.21 亿元。

传统业务中电视视频机业务持续收缩,LED 大屏业务预计持续保持小规模微增。预计代理裸眼 3D 大屏将会小幅拉低公司2022年毛利率,预计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58.89%/59.91%/60.31%。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率分别为 34.07%/33.98%/34.83%。

预计公司2022-2024年总营收为 8.26/11.90/14.9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3.46% / 44.02% /25.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1/4.04/5.1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6.97%/43.63%/28.46%,EPS 分别为1.41/2.02/2.60元/股,当前价格对应2022-2024年估值为X 21.40/X 14.90/X 11.60PE。

作者:piikee | 分类:怎么卖股票 | 浏览:2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