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国家发改委近日连发两遍《关于做好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分时段”签约,并明确指出将促成“放开两头、管住中间”(X+1+X)的能源网络格局形成。
“就这轮铜价上涨来说,对于我们产品公司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期货上的权益增加与未发成品订单的潜在损失也是对冲的。”他称,由于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与成品订单销售采用了套期保值的方法,当市场原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就不会有较大的影响。
加快储能、虚拟电厂发展
编辑丨李慧颖
但历史表明,美联储的反应需要时间,这意味着即使经济中更广泛的通胀压力降温(美联储采取行动),能源供应严重短缺导致的实物通胀也可能持续下去。
监管出拳稳价保供
价格机制是电力市场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报价行为、运行效率和市场力作用。目前通行的电力市场价格结算机制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各市场主体的报价结算(Pay as bid,简称PAB),另一种,是按照边际出清价格结算,这是一种统一的价格机制,即各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边际出清结算,所以也被称为统一价格结算(Uniform-Pricing,简称UP)。
对于这点,陈春亮建议,在套期保值的操作中,根据宏观基本面可能影响价格行情的变化,可以在总体风险适度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套保比例的有限调整。
选股还是选债?
以亨通集团旗下的产品制造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原料采购与成品订单销售的环节中,一直采用套期保值的方法来对冲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Net Worth Advisory Group的创始人、注册财务规划莱维特(Ray LeVitre)研究了近一个世纪来的高通胀时期,发现不论股债,在高通胀后数年都会强劲反弹。他模拟了在20世纪70年代的持续高通胀期(1973~1982年),用1万美元以三种不同方式持有股债的投资回报率。他发现,对任何持有股票的人来说,通胀螺旋上涨都是毁灭性的。具体而言,如果在1972年将1万美元完全投资于多种股票——从大盘股到小盘股、从成长股到价值股——将在两年内缩水3935美元,损失接近40%。但到1976年,资金将重回1万美元,到1982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多,达到22827美元,相当于跑赢通胀111美元;如果将1万美元完全投资于债券组合,将导致落后于通胀1275美元,但如果只购买国库券等短期债券,也接近于战胜通胀;如果投资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各占一半,可跑赢通胀209美元。
降价并非评价电力市场好坏的依据
5月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等五个部门召开会议,要求有关重点企业要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会议明确,下一步,有关监管部门将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
由于没有用户或是电厂能够100%地预测准自己下个周期能够用/发多少电,因此,一般来说,交易中心会允许企业出现一定的误差。如果预测的误差在交易中心允许的范围内,那企业就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也就是和正常交易一样。但如果预测的误差超出了交易中心允许的范围,那交易中心在给企业结算电费的时候,就会从里面扣除一笔惩罚金。偏差电量的值越大,罚款数额也就越高。而这笔钱将用来补偿在辅助服务市场上做出贡献的公司。具体看来,各省对电量偏差的允许范围各有不同,但一般不会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