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一)无人驾驶介绍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
驼峰智能增程系统产品
政策方面,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8月发布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其中表述:"(鼓励)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具有相对封闭道路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活动。"
2)路畅科技
江西南昌首家极狐经销店目前在建中
和白犀牛无人车一样,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低速无人车还有很多种。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数据中心主任吴俊贤告诉记者,相关国际安全标准——ISO22737将速度在每小时32公里以下、执行预定路线的车辆定义为低速自动驾驶(LSAD)。“低速无人车的特点是速度低、按照预定路线行驶,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固定,主要应用在校园、景区、园区、机场、矿山等半封闭区域内,与乘用车或商用车相比,能较快实现商业化。”
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目前的国产化率很高,达80%以上。在国外产品在机器人领域占据主流的国内市场,移动机器人市场的这一国产化率可谓独树一帜。国产化率高源于国内厂家性价比明显。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产品形态,低速无人车由于速度低、体积小、危险性小,进而商业化应用落地更快。不过吴俊贤也坦言,由于“太新”,低速无人车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新问题:“乘用车或商用车的智能网联汽车,都有明确的产品目录以及监管体制;而低速无人车,产品属性还不明确。”
今年3月,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末端物流的无人配送尚处于探索投入阶段。从上下游供应链的成熟度判断,硬件设备价格,如激光雷达,使得单车成本依旧很高。他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行业可以将单车成本至少降至20万元以下,五年以内,实现大规模商用。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于1992年正式起步,发展至今已有30年。目前,中国无人驾驶渗透率和商业化步伐正在加速,L2+级别的自动驾驶规模量产不断猛增并逐步向L3级过渡,同时,高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正在特定场合逐步展开。总体来看,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处在全球前列。在技术层面,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在感知、决策、执行各层面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中且不乏百度、阿里巴巴等技术领先世界的代表企业。在应用层面,中国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2021年,无人驾驶商业化在诸多生产生活场景获得应用,包括应用于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的无人配送、应用于港口矿山等封闭环境的无人运输、应用于干线物流的无人卡车和应用于社区固定道路的无人环卫车等。在配套层面,中国政府对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较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各个无人驾驶细分技术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日渐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