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赚了钱要不要交税!
哎,股市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眼看着大盘一路飙升,自己的股票也跟着涨,心里别提多美滋滋了!可一想到要交税,这美滋滋的滋味就少了几分,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很多朋友问我:股票获利需要交税吗?这问题说起来简单,可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咱今天就来聊聊这股票获利交税的事儿,让你明白到底该不该交,怎么交,才能把自己的血汗钱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首先要明确一点:股票获利是需要交税的!没错,就是你看到的那样,咱们国家税法规定,从股票交易中获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别以为你赚的少就不需要交,国家可不会跟你讲情面,只要你赚了钱,就必须得缴税!
那么问题来了,这股票获利到底要怎么交税呢?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其实,股票交易的税收主要包括两种: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
印花税咱们先不聊,毕竟它只针对交易本身,跟你的盈利多少关系不大。咱们重点说一说个人所得税,这才是真正关系到你的钱包的。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主要有两种:按交易额的1%征收和按20%的税率计征。
具体怎么算呢?先来聊聊按交易额的1%征收,这一般适用于非居民个人在股票市场交易的。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中国境内进行股票交易,但你并不是中国公民,那么你的股票获利就需要按照交易额的1%来缴纳个人所得税。
当然,大多数朋友应该都是居民个人吧?对于咱们这些居民个人来说,就需要按照20%的税率计征了。这可就有点复杂了,不是简单的按交易额的百分比来算的。
首先,要确定你的股票交易是属于短期持有还是长期持有。
什么是短期持有?简单来说,就是你持有的时间不超过一年。比如,你在今年3月买的股票,在今年12月就卖了,这就是短期持有。
而长期持有呢?顾名思义,就是持有时间超过一年。如果你在今年3月买的股票,直到明年3月才卖掉,那就属于长期持有。
不同类型的股票持有时间,税率也不一样!
对于短期持有的股票,你的个人所得税就要按照你的股票获利金额来计算,也就是盈利部分的20%。比如你花了1000块钱买了一只股票,后来卖掉了,卖了1200块钱,那么你的盈利就是200块钱,你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20020%=40块钱。
而对于长期持有的股票,你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就稍微复杂一些。它采用减除20%的成本后,再按照20%的税率征收。也就是说,你不仅要交盈利部分的税,还要交一部分你原本投入的成本的税。
比如你花了1000块钱买了一只股票,在一年后卖了1200块钱,那么你的盈利就是200块钱。按照长期持有的计算方法,你要先减除20%的成本,也就是100020%=200块钱,然后再按照20%的税率计征,也就是(1200-1000-200)20%=0块钱。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晕了,别慌,其实就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盈利部分的20%交税,一种是按盈利部分减去20%成本的20%交税。
这两种方法哪个更划算呢?答案是:短期持有更划算!因为短期持有直接按照盈利部分的20%交税,而长期持有还要额外交一部分成本的税。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操作中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你持有的股票种类、你交易的平台等等,具体情况还得咨询专业的财务人员。
股票获利需要交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怎么交,就要看你个人的情况来决定了。建议你仔细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避免在税收方面出现问题。
最后,再啰嗦一句,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投资,才能真正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