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发烧用什么药好(癌症晚期吃什么止痛药)

2023-08-07 02:26:56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发烧用什么药好(癌症晚期吃什么止痛药)

癌症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转移复发,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即使是早期的癌症,手术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治愈率。所以患者及其家人也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术后康复期,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复诊,及时了解疾病动态,避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期。在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患者非常担心,那么发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究竟代表什么呢?

发热,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症状,引起原因也有很多,正常来说,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系,会经常发生在感冒人群身上,或者一些炎症、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症状。除此之外,让现代人比较重视的两种情况,就是新冠引起的发热,还有一种是癌症引起的发热,这两种发热,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大,不得不让人重视与关注起来。

要忍到下次吃药的时间吗?

▶阳明腑实者:

身热不畅,汗出热不解,头昏重痛,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厚,脉濡数。

有的癌症患者如果不想吃药,可以试试以下3种方法来止痛:

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清化湿浊的方法。

如果疼痛控制不住了,加大药物剂量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增加药物的量是原来基础用药的20%,比如患者原来一天吃100毫克吗啡(一天吃2次药,一顿就是吃50mg),加药是加20%的药量,也就是20毫克,所以现在患者一顿吃60mg吗啡,一天一共吃120mg。

药物镇痛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癌痛的方法,世卫组织根据现有疼痛药物提出了“三阶梯药物止痛治疗”。轻度疼痛采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中度疼痛采用可待因、曲马多、泰勒宁等弱阿片类止痛药物;重度疼痛采用吗啡及其缓释片、羟考酮及其缓释片、芬太尼贴剂等阿片类止痛药物。

例如器官衰竭者的压疮,人体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此外,肺、乳腺、甲状腺、摄护腺等癌症出现骨转移时也会引发剧烈的腹痛。

在生活中可以让自己多去阅读相关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能够让自己正确地认识癌症,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半年前,王大爷开始经常性地出现左侧肋骨处及胸部突发剧烈性疼痛,特别是晚上,疼得辗转反侧,根本没办法入睡。

吗啡属于阿片类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给予正确的剂量,否则镇痛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癌痛患者来说,镇痛药的使用是没有剂量限制的,在科学使用的前提下,只要能更好地控制疼痛,适当增加用量是有一定好处的,不必担心会成瘾或中毒。

(3)药物热

癌性发热又称肿瘤相关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在排除感染、抗菌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是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高启龙博士提醒大家:发热是癌症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原因有很多,患者及家属不要恐慌。

结语

一般而言,癌症病患良好的疼痛控制是指疼痛时不超过疼痛量表的3分,一天之内疼痛不超过3次,医疗单位应依疼痛的种类与强度来做剂量的调整,太多次或太强烈的疼痛就代表未妥善控制。

在面对癌痛的时候,无论平时多么坚强的人,都会因为无法忍受疼痛而流泪、害怕,此时患者最需要的是朋友和家人的关心以及鼓励,因此家人和朋友要尽量多陪在患者身边,与患者沟通。与此同时还要帮助患者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治疗,不但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速度。

误区一:痛到无法忍受时才用药

误区二:长期服用吗啡药物会上瘾

误区三:注射药物比口服药物效果更好

[1]《六成晚期癌症患者有癌痛,正确看待镇痛药物是当务之急》.健康时报.2019-12-31

[2]《治癌痛办法多》.健康时报.2020-11-10

[3]《晚期癌痛不必强忍》.北京日报. 2020-10-15

在住院期间,医生会严格监控患者体温,出现发热也会积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患者及家属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医生,按照医生所说去执行就好了。

要随时测量和记录患者体温的变化。降温的措施中,患者家属在家中要备一支体温计。物理降温是有效且最为安全的首选措施。物理降温是指用冰袋冷敷或者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大血管处,如头部、太阳穴、颈部、腋窝、腹股沟,而不要在枕后、耳后、前胸、腹部擦拭。另外,足底等处可冷敷冰袋。

癌细胞在人体内引起炎性反应,就会产生感染发热。感染发热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和免疫下降。感染发热属于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的附带性质。

患了癌症之后,大多数患者本来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果此时又因为癌症而产生剧烈的疼痛感,那么患者的心理则会更加紧张,甚至会充满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情绪会使身体产生的疼痛感被无限放大。

“鸦片酊”

街上售卖“鸦片酊”的流动小贩

当癌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这类发热不多见,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起到关键作用。癌痛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辅助用药。疼痛无须忍受,改变观念,规范治疗,癌痛多数可以得到控制。

癌性发热不同于普通发热,是由于肿瘤代谢产生的物质,机体对此应激做出反应!所以多是肿瘤增大、扩散的一种迹象。癌性发热的患者热程或长或短,有的患者可达数月之久,呈间歇性。癌性发热以低热为主,少见高热,体温常在37℃-38℃。或患者仅自觉身体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少数患者以持续性高热或不规则间歇发热呈首发症状,发热通常比较规律,常表现为午后发热,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用药,在夜晚体温能逐渐恢复正常。癌性发热运用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好。癌性发热患者由于体温高,患者常有全身不适,乏力感,有些患者伴有自汗盗汗、精神不振、食欲差等症状。

因为肿瘤发热的症状和普通的发热有所区别,比如有些患者明明出现了发热,但是身体却没有常规的高热表现,反倒会出现皮肤干燥或者四肢发凉的症状。而普通的发热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比如皮肤潮红,身体发烫,这些明显的表现有助于人们尽快去采取相对应的降温措施。但由于癌症患者的发热有所不同,往往会让家属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和面对。

非阿片类止痛药

即释阿片类药物(短效的吗啡片),主要用于疼痛治疗刚开始时的剂量滴定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痛时;缓控释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治疗,使用时应按时用药,即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有利于维持有效稳定的给药浓度,更好的控制疼痛,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7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