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瘢痕癌治愈率(肺瘢痕癌能够治愈吗)

2023-08-03 01:04:38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肺部瘢痕癌治愈率(肺瘢痕癌能够治愈吗)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指的是肺部组织内细胞生长失去控制的疾病。这种细胞生长可能会造成转移,就是侵入相邻的组织和渗透到肺部以外。

世界各国肺癌的死亡率持续上升,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不过,再狡猾的敌人也会露出蛛丝马迹,那么,肺癌早期有哪些症状,日常该如何预防肺癌呢?

附注:为什么说无独有偶呢?因为病例中的这两个孩子,一个上午来住院,一个下午来住院,同收一个病房,同一间病室,同一天手术,同一天的病理报告都是微浸润腺癌。做了微创手术,你就救了这两个孩子,她们现在都读大学了。

好多肺泡囊堆积起来就是堆聚型。原位癌累及多个颗粒状的肺泡或肺泡囊继续长大,互相堆聚,互相凑合,其范围不超过3cm,不出现间质浸润,CT不出现5mm白色高密度灶。这种堆聚型的都是与血管紧挨着,或者在血管旁生长。有的很小,容易当做肺炎。

患者的运动频率为每天1次,每项运动时间视患者病情及耐力而定,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40分钟,若患者感觉不适,则停止运动并休息。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疲劳程度进行调整,患者每次要求休息时间以1分钟为限。患者应坚持康复运动训练,保证运动训练的效果。

1995年日本教授Noguchi总结肺腺癌六种不同的分型。他分出来的肺泡细胞癌在2016年被国际肺癌协会替换为原位癌,不再叫肺泡细胞癌。我觉得肺泡细胞癌有自身的特点,细支气管肺泡癌就可以长到肺泡里,也可以长在细支气管里,这个定位还有一定的好处。所以AAH、AIS和部分MIA都处于癌前期病变,MIA以后的癌症类型发展就特别快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部分十年以上陈旧性肺结核病史的患者,突然咳嗽症状加重,出现咳血、胸痛、乏力、消瘦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时一定要警惕起来。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筛查

本文完

磨玻璃病灶在右中叶(红圈),图像后处理满意吗?还不够满意。

病灶明显增大

如动物肝脏、蛋黄、乳类、奶类、瘦肉、菠菜、水果、鳝鱼、胡萝卜、香菇等。

包括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骨源性炎症细胞、细胞外基质、微血管和各种信号分子。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查出肺结节了,就想医生给个准话,“到底是不是肺癌,或者将来会不会变成肺癌”,该怎么办?

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导;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内科教研室 副主任;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患教专委会 副主委;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转化专委会 副秘书长;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 常委;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呼吸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副理事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 副主委;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委会 秘书长;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 青委;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 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上海医学会肿瘤分会 青委。

而且,一个人身上的癌细胞也会不一样,当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大部分的癌细胞会被清除,但也有少部分的癌细胞可以在药物的破坏下存活,甚至进化出“耐药”功能。

左肺上叶这个纤维病灶转轨到钙化,似乎在趋向好的方向发展,病灶密度越来越高,并且钙化灶的范围越来越明显。

一、认识将肺癌扼杀在早期微小阶段的重要性

国际上把早期肺癌定义为≤3cm且没有淋巴结转移,其中≤1cm的是0期原位癌(AIS)和ⅠA1期的微浸润癌(MIA),因瘤体仅在≤1cm的范围内,故又称微小肺癌,它们的5~10年的术后生存率可达98%~100%。如果在早期肺癌的ⅠA2期和ⅠA3期,5年生存率不是很理想,明显下降到84%。ⅠB期、ⅡA期、ⅡB期的5年生存率更低,分别为65.8%、46%、36%。

目前来讲,七、八十年代CT横断面统治的时代就要结束了,现在进入三维时代或者是四维时代了。因此,在2015年我们医院联合了上海胸科医院、肺科医院、华山医院、河南省肿瘤共同合作,编写了一本国内外首部专门论述微小肺癌的专著,受到好评。在2018年,又出版了英文版,但是英文版的书名改为《Early-stage Lung Cancer》,没有把微小肺癌突出来,因为早期肺癌本身就包括了微小肺癌。同样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也获得了非常好的评论。

二、0~IA1期微小肺癌CT诊断处置原则的新理念

对于微小肺癌的影像特征的新理念是什么?我向大家提出「四增」这个理念。因为在对体检发现的纯磨玻璃结节(GGN)长期随访的过程中:1.GGN有增大,比原先的大小增加2mm以上;2.GGN有增密/实,即CT值增加至-300HU,而且病灶内有高密度的白色小点出现;3.GGN有增强,指在结节内密度有强化;4.血管有增粗,指肿瘤血管的增粗。有这样的「四增」的征象,就意味着GGN从原位癌逐渐演变、转化、发展到了微浸润阶段,就是微小肺癌早期的影像特征。刚才所说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还是有用的,但这是相对稍晚期的征象。

三、纯磨玻璃结节CT量化数据所提示的病理意义

四、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五、0~IA1期微小肺癌影像诊断上的新标准

我们总结的「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这一个创新概念是基于 1. 1971年 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N Engl J Med. 1971,285:1182-1186. 2. 1993年Gaeta M, Barone M, Russi EG, et al . Carcinomatous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evaluation of the tumor-bronchi relationship with thin section CT. Radiology,1993,187:535-539. 3. 2001年周清华:「肿瘤血管生成与肺癌发生」这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得来的。

六、使用3D成像技术作鉴别诊断

七、随访观察时间

八、微小肺癌CT形态分型与病理的相关性

1、棉球型

2、充实型

3、颗粒型

4、堆聚型

5、管壁型

6、树枝型

7、空腔型(cystic airspaces)

我们总结了囊性空腔征有4种类型。第一种是长在空腔外壁上;第二种是长在空腔内壁上;第三种是沿着空腔壁生长;第四种是多个空腔。这四种类型绝大多数是肺癌,但是还是要和大家讲清楚,这不是肺癌特有的征象,一定要做图像后处理,找到那些肿瘤血管,才能放心作出癌性空腔的诊断。

8、蜂窝型

9、瘢痕型

10、脐凹型

九、肺腺癌演变转化规律

十、肺外周结节影像诊断流程与处置选择

我认为实性病灶如果还是按照「四增」的规律去要求,有些就不一定合适了。例如第一,对CT密度值的测量,实性病灶的密度不是增加了,可能是在下降,因为血管生长的速度比较慢,不如病灶自己生长的速度快,血管跟不上它生长的速度,就会缺血,产生坏死,所以密度不是上升反而下降,也可以说是「稳中有降」,这就要诊断恶性了。第二,不管是错构瘤还是结核、肉芽肿,良性的实性病灶不可能有血管进入、也不可能有由于小颗粒癌巢的堆聚而产生的密度不均匀。所以,这些都可以做鉴别诊断的依据。只要谨慎细心,我认为诊断不算很难。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8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