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是癌症常见的伴随症状,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治疗依从性。为了规范癌症疼痛的诊疗,中国抗癌协会等权威机构于2018年发布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规范明确了癌症疼痛的诊断、分级、评估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癌症疼痛的诊断与分级
癌症疼痛的诊断基于患者的自述症状和体格检查,应全面评估疼痛的性质、位置、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缓解因素和加重因素。根据疼痛严重程度,规范将其分为四级:
1级: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
2级: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但可忍受。
3级: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难以忍受。
4级:剧烈疼痛,导致患者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疼痛评估
规范强调疼痛评估的重要性,推荐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定评分(NRS)等定量工具对疼痛进行评估。评估应定期进行,以监测疼痛控制效果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癌症疼痛的治疗原则是多模式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姑息治疗。
药物治疗
规范推荐以下药物治疗câncer疼痛:
非阿片类止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阿片类止痛药: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按阶梯治疗原则使用。
辅助药物: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局部麻醉剂等。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可辅助药物治疗,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包括:
物理治疗:热敷、按摩、针灸等。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神经阻滞:介入手术,通过阻断神经传输缓解疼痛。
姑息治疗
当疼痛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时,可考虑姑息治疗。姑息治疗旨在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非治愈疾病。姑息治疗措施包括:
阿片类止痛药的高剂量应用。
镇静治疗。
姑息性手术。
规范的意义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了癌症疼痛的诊疗流程,提高了疼痛治疗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促进了医务人员对癌症疼痛的重视,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管理。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癌症疼痛造成的身心痛苦。
观点与角度
癌症疼痛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肿瘤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疼痛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规范的出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改善现有的治疗方案。此外,应注重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癌症疼痛和治疗的知情权和依从性。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为癌症疼痛的诊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促进了疼痛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化、多模式综合治疗是减轻癌症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规范的实施,我们可以让癌症患者减轻痛苦,有尊严地面对疾病,享受更好的生活。